東方人送禮講究“價值”,西方人特別是歐洲人送東西就有點“普通”。我有個大學時候的朋友,后來去香港工作,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說托同事給我?guī)Я硕Y物。按照規(guī)矩,我當著轉交人的面打開禮物,是兩塊肥皂,看得那個幫忙帶禮物的香港同事直撇嘴。這大概是歐洲人送禮的習慣,他們送的禮物都很隨意,但也會動點小腦筋,或者讓你溫馨一下,驚喜一下。這與東方人不太一樣,亞洲人會送一些相對有點價值的。比如,同樣送肥皂,日本人可能會送一塊個性定制的手工肥皂。奢侈品專欄作家王邇淞認為送禮脫離不了整個社會的欣賞水準。
中國人送貴禮,但貴禮背后都有一定目的性。比如托人辦事或者事后感謝,背后都是社會公關的背景。這種情況當然會舍得送,現(xiàn)在送禮品也首選奢侈品。送什么取決于送禮人的品位;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對于收禮人的揣摩。比如一個喜歡大Logo的人,你如果送他一個很低調(diào)的奢侈品,他可能會覺得沒有價值,顯不出身價。
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要送合伙人一份結婚禮物。他問我送一個龍泉窯的古董如何,我對他說,古董有真假,你還得跟他費心解釋這是真品,不如送一套愛馬仕之類的生活瓷。他說對方可能欣賞不了,最后,我陪他挑了幾件琉璃工坊的東西。送禮還是脫離不了整個社會的消費習慣和欣賞水準。在中國,無論是送禮人還是收禮人可能都會覺得送一個卡地亞的煙灰缸實在不值。
現(xiàn)在有些所謂的奢侈品牌會制作禮券和卡,因為涉及到挑選問題,送券或者卡對雙方都方便。但是一線品牌是不會送券和卡的,有人送愛馬仕,就直接送訂單。比如,訂一個愛馬仕的Kelly包,把訂貨單送給你,這張單子本身就可以賣錢,而且越接近取貨時間加價越高,單子比包本身更值錢,加10%—20%是一個最低的市面行情,一些特殊材質(zhì)的鴕鳥皮、山羊皮加價更高。
有一些奢侈品品牌會出售一些體驗式服務,比如做書寫工具的品牌會做一些體驗性計劃,如觀看筆的制作過程,再加上一些游歷活動,這樣打包起來賣掉,多數(shù)買下的客人都是用作企業(yè)禮品。相對來說,送禮人會認為這比送一支筆更體面。
一些高端體驗式服務進入中國,不少是直接通過“送禮”來實現(xiàn)的。比如SPA、高端醫(yī)療、高端度假村都通過送禮活動來進行推廣、拓展客戶資源,送禮對象本身就是未來客戶。獎勵旅游在日本用于獎勵員工,但到了中國,就主要用來送客戶,一般都是委托旅行社制訂一些高端旅游路線。
在媒體上,常能看到某些奢侈品品牌贈送給某位明星最新產(chǎn)品,這都是在相應的商業(yè)合同框架之下的,只有在商業(yè)規(guī)則之下,對雙方才更有效,如果只是私下贈送,沒有多少作用,因為沒有辦法充分地的宣傳。